王克非教授做“选题与思索”讲座

发布者:王芳发布时间:2019-06-06浏览次数:613

主讲人:

时 间:

地 点:

主讲人简介:

527日下午,英语学院有幸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王克非教授,于稽山校区越秀教育发展公司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选题与思索”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余卫华院长主持。英语学院、大学外语部、西语学院东语学院教师们积极参与倾听王克非教授所讲述的语言学习之路。

首先,王克非教授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教育志向,认为做学问是大学教师一生的事业。他满怀热忱地说做学问一是要热爱,就是有兴趣,就要多读书;二是要思索,就是有问题意识,善于判断和选题;三是要坚持,就是持续地追索,甘做冷板凳。

接着,他以自己的早年求索的亲身经历展示他的志向。他坦言自己曾因身体原因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不曾放弃自己的求学志向,勤苦学习,最终能师从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他十分感恩先生的悉心教导,并感悟到学问在于心,要恒心求学,潜心问学,用心治学。不仅如此,他还给在座的教师和同学分享了他的学问引言,如孟子所言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和朱熹所言的“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为最要”。

最后,王克非教授谈到了自己的两大学术志趣。一是对翻译文化史的研究,他讲到写论文要有自己的心意,多浏览经典文献,诸如严复译的《天演论》,用好增译减译的翻译方法,还举例了自己对中国翻译文化和日本翻译文化的对比研究来表明他的研究方法。二是对双语语料库的研究,谈到从译语与母语差异的视角,讲述语料库的历史发展、主要类型、应用及意义。最后王克非教授引用鲁迅曾说的“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爱生自觉”来诠释他的研究要诀,即接触国际视野,比较不同视角来研究翻译。

 通过此次讲座的近距离交流,不少学院教师从他的励志求学之路和渊博的翻译学术知识中受益匪浅。

英语学院供稿


教学科研

  • 讲座25021: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改革
  • 讲座25020:社科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申报技巧
  • 讲座25019: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
  • 讲座25018:新时代新征程学科专业建设新使命、新路径
  • 讲座25017:小团圆与大问题——莱辛《智者纳坦》试解
  • 讲座25016:韩江文学女性植物化叙事的政治诗学
  • 讲座25015:中国阐释学系列讲座
  • 讲座25014:重读索绪尔:结构、语言、人,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