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时间表、成立领导工作小组、一张导览图等方法,各学院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到各门课程中。3月18日,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校(党)办、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团委、宣传部负责人,各学院(部)分管课程思政负责人参加会议。
费君清教授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虽说是研究工作会议,但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都做了充分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启动大会打好基础,这个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学院的事,而是齐抓共管的大事,从刚才大家介绍的情况来看,一些老师已经有了初步思考,为下一步做好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大张旗鼓宣扬“立德树人”,积极探索和创新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他强调:一是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二要按照学校要求,落实工作,组织领导工作小组。三是制定工作方案,推进工作实施,落实工作责任。
副校长叶兴国主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他说,《新时代高教40条》中的第一条就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放到了优先考虑的位置,其意义与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要求参会人员提高认识,加强制度保障,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持续推进;是新生事物,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考虑怎样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我校课程大纲修订工作中。同时,他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全校1200门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且新版的课程大纲中需融入课程思政要素。
会议由宣传部副部长王芳介绍了宣传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我校课程思政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举行系列小型座谈会。请我们学校课程思政先行的老师,交流他们在课程思政中的一些做法,谈谈他们在建课程思政中的一些想法;将定期推出类似于沙龙一样的座谈会。试点学院、专业、课程,持续跟进;通过座谈会挖掘课程思政试点学院、专业、课程,持续跟进,拟协同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推出课程思政典型示范课、观摩课。并在官网、报纸、官微等一些列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择时推出课程思政实践基地。通过持续跟进,试点学院,挖掘我校的课程思政实践基地,择时挂牌。
教务处副处长曹宇晖说,教务处2018年底启动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编制“课程思政”编写指南;2019年3月遴选并培育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年上半年将根据《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强化“课程思政”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体系化,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人事处处长冯丽琴介绍了人事处、组织部、教师发展中心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人事处、组织部、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完善保障措施,健全政策体系。一是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制订完善教师的育人职责,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自觉当好“四有老师”,担当“四个引路人”;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课程思政改革作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沙龙等活动,提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目前邀请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张智强教授来校作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为主题的讲座。三是探索把“课程思政”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纳入考核评价、岗位聘任、职称评定中,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保障。
学生处副处长汪莲华表示,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本质任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努力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在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将本部门负责的各项日常思政工作贯穿起来,形成完善的体系。当下重点:一是守牢课程建设阵地。切实做好社区义工课程、国防教育课程、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按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争取各课程能有更多的育人成果。二是抓好辅导员队伍。以“两制一坊一室”为抓手,构建“三专型”辅导员队伍发展保障机制,启动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辅导员作用发挥机制,开展辅导员员名师培育研究工作。三是精炼课程思政改革成果。做好学情分析,结合日常奖助工作,从学生成人成才的榜样人物事迹中,总结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从“学生眼中的好教风好老师”调研中,发现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之门,展现育人名师的风采。
各学院也将他们的经验与与会人员分享:
单胜江介绍了国际商学院的思政课程的经验:我们学院设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内容包括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成立领导工作小组、拟定行动方案、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编制指南》、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备课、抓好教学环节等,所有课程都将涵盖“课程思政”,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
中文学院王海红则重点介绍:1、成立院长、书记为组长,各系、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2加强师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进一步培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3、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开展“镜水人文”系列活动,以传统文化涵育现代品格;4融入传统文化理念,推进学院文化建设;4、运用绍兴地方文化特色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山海径合作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征文比赛,尽可能发掘思政元素;5、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朱良说,网络传播学院积极学习传达绍兴市课程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结合网络传播学院专业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把加强互联网人才媒体道德和素养培养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相结合。积极申报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在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下一步,学院将按照学校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扎实落实该项工作。
英语学院史进则总结“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他说,“一张导览图”成为专业教师全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二个空间”形成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三种指导”促进专业教师形成指导合力,“四大方面”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五大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文/图傅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