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地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对考评所看到的发展态势感到喜悦”非遗中心王心愿副主任在听取我校汇报后不禁感叹道。10月19日,绍兴市非遗基地星级考评专家组莅临我校,开展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星级评定实地考评工作。专家组对我校基地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前身是 2006 年成立的会稽山文化研究所,后改名为大禹文化研究所,2012年被评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 年更名为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几年来,本基地大力引进年轻人才和跨学科人才,目前形成了以资深专家为领头、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研究队伍,有成员 21 名,其中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占团队数的 33%,博士(博士生)占团队数的 78%。
除了组建了强有力的研究人员队伍,基地更注重学术成果的产出。先后主办了5次主要学术会议,其中3次国际会议。2016年4月主办的“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在国内外大禹文化研究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地成员共计出版著作10部,主持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重大和一般项目16项,其中大禹文化研究相关项目有22项,大禹研究相关论文60余篇,获得省市级优秀成果奖3项;基地成员从自己的专业知识角度出发,利用各种机会,轮流在基地内和校内外展开非遗知识培训多次,三年来培训人员1000人次以上;同时积极参与对外学术交流和开展学术考察,先后赴四川北川、河南登封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在绍兴市内会稽山、委婉山、西扆村、夏履镇、以及周边诸暨、上虞等地开展学术考察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多种社会服务,基地主要成员不仅主笔修订了《祀禹录》,而且参与“祭禹大典”传策划会、大型文化纪录片《大禹》筹拍专家研讨会等重要社会活动,同时基地正在筹划邀请绍兴古村落共谋绍兴美丽乡村建设。
在听取我校的汇报后,专家组一致高度评价了基地的工作成绩。俞斌主任认为本非遗基地工作踏实,准备周密,研究团队实力雄厚,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她高度肯定研究性非遗基地在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盼望非遗中心能与研究性非遗基地开展密切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专家组特邀专家毛天尧总经理从大禹文化与饮食文化结合的角度对本基地工作进行了点评,朱国光馆长提出以大禹文化盘活绍兴旅游文化的宝贵建议。非遗中心肖梁副主任和王心愿副主任也分别从各自负责的领域对基地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会上,朱文斌副校长表态说,一直以来我校来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受到绍兴市非遗中心专家和领导对的关心和指导,接下来学校将不负重托,全力支持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在未来的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研究中力争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会上,中文学院院长刘家思向专家组做了汇报发言。副院长丁晓洋、基地执行主任韩雷教授等主要团队成员一同参与了汇报工作。
胡霞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