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什么?是希望,是期待,是支撑一个人奋力向上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领一所高校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治国理政进程中,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今日中国教育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指出明确方向。
在历史长河中,五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五年中,博鱼体育追逐着绚烂多彩的“百年名校”梦想,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出梦想的色彩。学校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让这所年轻高校在其快速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用自身的实践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可谓是远近闻名,一枝独秀。
图为:2017年5月26日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到越秀调研
今天的越秀,是浙江省在外语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办学资源和品牌优势的本科高校。学校拥有稽山、镜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1个二级学院、30个本科专业、12个外语语种,凝聚了1000多名教职员工,荟萃了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6500多名莘莘学子,吸纳了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与外籍教师、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留学生。
2015年,获浙江省文明单位荣誉;
2013-2015年,连续三年排名浙江省非硕博授权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一,并且多个单项排名第一;
2016年,在全国734所民办高校中科研竞争力排名中,进入前8强;
2016年,在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全国大学排行榜中,列中国语言类民办大学第三;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公布,无疑让越秀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有了更好的立足之地:7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这一数量位于全国2500多所高校第198名、浙江省70多所高校前10位,并率先在绍兴高校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2017年,东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正式成立……
这每一个坚实发展印记的背后,无不书写着越秀人栉风沐雨、苦干实干的激情,见证了越秀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品格。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越秀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正以翻篇归零的勇气和胆魄,确立了新的(2016-2030年)奋斗目标。
图为:越秀聘请国内著名高校专家参与论证“中长期发展规划”
这目标就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用15年左右时间,争创中国民办大学的“双一流”,建成站在中国民办高校前列的中国著名民办大学。
围绕这一新的梦想,越秀人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在新的宏伟目标的征程中,书写越秀新的辉煌篇章。
砥砺奋进之一: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
这五年,越秀招生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外省生源质量上升态势明显,2017年招生已达全国19个省份,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形成了“学外语到越秀,成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选择越秀”的良好口碑。2016 年12月越秀学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55.73%,超过全国211院校平均通过率(55.2%),远超全国非211院校平均通过率(26.4%)。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年位于全省高校前列,2015、2016年用人单位对越秀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排名保持在全省本科高校前5位,2013届、2014届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创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分别位列第2、3位。
让社会广泛认可的人才培养质量,这就是越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的最好诠释。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校园文化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中的作用,重视网络宣传教育,强化始业教育、毕业教育和各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与16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育人基地,协同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建“树先锋标杆,铸学生成才”党建进公寓的特色品牌,推进寝室育人阵地建设。组建了省内首个大学生教官队,累计培养的大学生教官966名,参与国防教育、班级管理、国旗护卫和校内外大型活动等实践活动,出色完成36000余人次的军训执教任务。全面开展各类志愿者、社区义工服务,培养和锻炼学生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五年来,学生义工服务时间累计超过975,328小时,在杭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高层次大型活动中到处都能见到越秀志愿者活跃的身影。
图为:越秀志愿者参与杭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服务
图为:越秀教官队——越秀成为“浙江省大学生教官培训中心”
砥砺奋进之二:国际化办学——彰显特色
走进越秀,处处彰显着越秀国际化办学特色和成果。
这五年,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国际合作办学成果显著,学校成为“联合国学术影响”组织成员,合作办学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天的越秀,与美国、英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国际合作项目已覆盖12个外语语种。与国内外高校和机构联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已成功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日文化交流、中美英语•教育与网络国际论坛、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组织了中泰大学生文化交流等活动。自2014年以来,每年承办鲁迅文化基金会的“大师跨时空对话”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鲁迅与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跨时空对话”活动。
图为:2016年10月越秀成功举办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合作交流的资源和形式不断拓展,近40%的专任教师有3个月以上的出国(境)访学进修经历。外国专家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聘请了125名来自美国、英国等30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外教22名。与多所国外知名院校开展“2+2” 本科双学位项目、“3+1+1”、“3+1+2”本硕连读项目,每年派出600余名学生参加出国(境)留学、访学、实习和文化交流项目,创新开展的海外留学师生党组织的有关做法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每年接收来自韩国、日本、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留学生,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图为:越秀外教风采——越秀每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等30个国家的100多位外教
砥砺奋进之三: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提升
学校始终秉持创新引领首先是人才引领的理念,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安心教学、倾心育人、潜心治学,广大教师努力践行争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形成了“严谨治学、关爱学生、立德树人”的优良师风。五年来有2名教师获得省、市级“劳动模范”称号,20余名教师获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省“三育人”先进、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绍兴市拔尖人才”称号。
学校实施“稽山学者引进计划”、“博士研究生引进和培养‘双百’工程”等措施,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高水平团队,开展教师留学访学进修、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十佳评选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了明显提升和优化。
五年来,累计引进和培养高级职称教师108人、博士122人,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学者担任“稽山讲座学者”,9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3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超过75%。一支拥有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引领,一大批具有发展潜能的骨干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高水平人才团队正不断发挥影响力,行进在创建中国民办大学“双一流”征程中的越秀有了更足的底气和自信。
近五年,依托省内高校外语语种最多这一办学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专注于中外经典文学著作翻译、跨文化传播等,立项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2项(含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项),发表一级期刊及SSCI、A&HCI等论文124篇。
砥砺奋进之四:专业教学模式——优势明显
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实施“外语+”的人才培养战略,实行“英语+辅修、小语种+英语+辅修、非通用语种双外语、非外语类专业+英语(或小语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独具特色SPT(System of Professional Talent)人才培养体系。
在深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框架下,“双学位”专业教育、主辅修制、国际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以及以学分制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强化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提供了“越秀样本”。
适应国家战略需要,优先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重点建设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积极扶持艺术学若干专业,形成了以文学为主体,经济学、管理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课程内容改革,进行实践教学创新,朝鲜语、法语、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酒店管理、翻译、国际商务专业成为浙江省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越秀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全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162所高校中排名第5位,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235所高校中排名第20位,传播学专业在全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57所高校中排名第13位,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全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56所高校中排名第16位。
图为:越秀博鱼体育——浙江省首个“席地而坐看书学习”席地而坐看书的博鱼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