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入选全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高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7-30浏览次数:20

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校入选全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高校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同意浙江师范大学等41所省内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试点加强应用型建设,重点鼓励学校整体进行试点,也鼓励学校选择若干二级学院或专业(群)先行先试。我校名列其中,成为本次试点的地方性高校之一。

根据有关规定,到2020年,这些高校的应用型专业将占所在学校专业数的70%以上,在应用型专业中就读的学生将占所在学校在校生的80%以上。

当前,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不仅需要一般技能型人才,更需要既懂技术、又能创新创业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主要是引导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从而破解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难”和“技工荒”困局。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属各高校共有专业布点2000多个,其中应用型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占据三分之一,这为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此次入列应用型建设试点的本科院校,要重点完成6项主要任务,即: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改革培养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和增强创业能力。

此前,早在20144月召开的产教融合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新建本科院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这被认为是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明确信号。去年年底,由教育部推动,旨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一年多来,已吸引101所高校正式加入。同样的话题,教育部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15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今年将出台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

这意味着,我国高等院校将由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模式转型。高校的转型发展一时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浙江省确定41所普通本科院校进行试点,强化应用型建设,被认为是推动省内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和现实举措。

早在一年多前,博鱼体育就启动了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的申报工作,根据自身实际,主动提出并上报试点实施方案。此次入选41所试点高校之一,与我校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动摇,并取得斐然成绩密不可分。

学校执行校长詹文都表示,办学35年来,越秀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也在相应地调整,但越秀坚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却一脉相承,始终没变。“越秀建校之初,即定位于为浙江省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服务,培养能用外语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实用性外语人才,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和外语的应用能力;升本之后,学校更加注重对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专业应用的培养,强调能力和素养并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如今,随着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更加明确了要把越秀建成“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的发展愿景,构建了“12345”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这一人才培养体系,展开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个融合、四个协同、五种能力。即,追求1个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2个体系:构建以品德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推进3个融合: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强化4个协同: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培养5种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提出和实施,是对原先SPT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的一次深化和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是,重点建成行业深度参与、对接行业标准、培养应用能力和以课程教学模块化、“双证”评价制度化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试点专业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人才培养,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点带面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的有序展开,为越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

目前,学校开设的23个本科专业,包括涵盖10个外语语种的12个外语专业和11个经济、管理、艺术类专业,全部为应用型专业。学校还规定,对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通过拓宽专业面,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调整专业的侧重点和服务面向等途径,增强社会适应力和专业活力,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为重点,经济类、管理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列全省高校前列。在2013年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排名位于全省33所普通本科高校的第2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7个单项能力的满意度评价中,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5个能力的满意度得分进入到全省排名前5位。

詹文都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按照统筹规划、综合设计,突出改革、分步推进的原则,围绕建设绍兴外向型经济大市、浙江省外贸强省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将通过五年的建设,重点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建成三个基地:外经外贸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成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建成三个中心:小语种文化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网站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实现三个示范: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文科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示范。”

为合力实现上述目标,学校确定了8项重点工程,即民办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应用型专业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型课程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建设、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并确定了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作为8大项目的牵头人,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迅速行动,摸清家底,对项目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给予全力支持,以此保障应用型建设试点方案落到实处,确保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扎实推进,以此实现学校在应用型建设中的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陈园进/文